“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群众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19年,受怒江州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建筑学会迅速启动援助怒江州建筑设计帮扶工作,发挥学会的智力平台优势,组织全国建筑规划设计力量,组成专业团队针对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面临的农房建设、城镇建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我校张伶伶教授团队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其中,主攻泸水县农房建设村容村貌提升部分。
扶贫工作期间,团队主要负责教师黄勇教授和孙洪涛教授带队赴现场调研、踏勘、测量等工作,先后完成了多套农房建设技术手册、典型建筑改造更新方案、正负面清单指导意见等项目,在后续的多次交流研讨会中,得到了中国建筑学会和怒江州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团赴怒江州召开会议
传承文化 留住乡愁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作为物质要素的风貌景观和非物质的文化记忆两个层面。设计团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调研成果对建筑形象、重要建筑细节、典型结构形式、典型建筑进行了归纳、整理、评估,提取民族文化特征符号,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发展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团队在大兴地镇召开座谈会
团队前往村落调研
因地制宜 专项突破
由于泸水县诸多村落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居民族系的差异,使得各个村庄交通运输、建材造价、施工技术情况不一,帮扶工作组根据各类条件进行专项攻坚,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通过现代化的物质空间设计,传递给当地百姓许多新思想与观念,培养了村民的现代意识与文化自信,带动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团队召开会议研究改造方案
团队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功能需求,编制了农房建造图集,提供实施指导,研究提炼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空间结构,提出农房建设基本标准和技术导则,重点落实乡村规划、环境提升、农房设计、工匠培训等服务内容,最终建成一批农民喜闻乐见且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
技术辅助 规范引导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多年来一直强化数字化建筑设计相关研究,经验十分充足。本次扶贫工作,团队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展开实践,运用Gis地理信息平台对泸水县地理现状进行空间分析以及数据整理,对地形现状进行评估,从环境选址、地质条件、地貌选择三个方面综合筛选,提出村落更新建设选址建议。
在村落规划管理层面,针对规划管理滞后难以遏制无序建房、文化保护开发不力使得村庄人文个性渐失、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影响农民真正受益等问题,团队建立了正负面清单,以这种形式对乡村风貌和农房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对村落的景观风貌、院落的边界、农房的舒适度安全性等列出“正面清单”,明确村民可以从事的行为和事项、要求,明确政府予以支持的条件和内容,引导村民在正面清单范围内创新机制和模式,提高村容村貌工作的效率与针对性。同时,列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限期整改行为和事项的“负面清单”,形成强化监督管控的约束机制。
适应现代技术材料的转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张伶伶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泸水县农房整治工作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各地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的生动图景。未来,期望这种模式能持续发挥作用,通过设计帮扶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之路!